牛奶小排包(附详细揉面过程,揉出手套膜)
柔软香甜的牛奶小排包,搭配奶粉和温牛奶风味更浓郁。通过独特的“搓面法”轻松揉出光滑有弹性的手套膜,无需厨师机也能做出媲美面包店的手工面包!适合家庭制作,做法详尽,新手也能一次成功。
🍞 食材清单(约做10个)
| 材料 | 用量 |
|---|---|
| 普通面粉(中筋面粉) | 320g |
| 奶粉 | 45g |
| 细砂糖 | 20g |
| 盐 | 2g |
| 温水 | 180ml(约35°C) |
| 干酵母 | 3g |
| 色拉油 | 30ml |
💡 小贴士:温水可用温牛奶替代,风味更佳;色拉油可替换为融化的无盐黄油,香味更浓。
👩🍳 制作步骤
第一步:初步混合与静置
- 将面粉、奶粉、糖、盐、温水、酵母全部倒入大碗中(油先不加)。
- 用筷子顺时针搅拌成絮状。
- 盖上保鲜膜,静置 20分钟,让面粉充分吸水,便于后续揉面。
第二步:开始搓面(关键步骤!)
- 静置后用手将面絮揉成团,此时面团粗糙、粘手属正常现象。
- 开始“搓面法”:
- 将面团放在案板上,用手掌根部用力向前搓出去(可断开)。
- 将搓出去的面团叠回或卷回来。
- 重复搓→叠→搓的动作。
- 持续操作几分钟后,面团逐渐变得光滑、不再粘手,筋性逐步形成。
第三步:补水保持湿度
- 搓面过程中面团易失水变干,准备一小碗清水。
- 每搓3次左右,将手沾湿,轻轻拍打在面团表面补水。
- 继续搓揉,保持面团湿润柔软,利于出膜。
第四步:揉至扩展阶段
- 持续搓揉约 10分钟,手上基本不再沾面。
- 面团变得细腻绵密,富有弹性,可拎起甩动不易断裂。
- 取一小块面团,慢慢向四周延展,能拉出较薄且不易破的膜——即“手套膜”雏形。
第五步:加入油脂并融合
- 加入色拉油(分次加入更易吸收)。
- 初期油不易揉进,可继续用“搓→叠”手法揉入。
- 若感觉油太多难吸收,可将面团从盆中取出继续搓,再放回盆中转动粘油。
- 重复操作直至油脂完全吸收,面团重新变得光滑有光泽。
第六步:发酵
- 将揉好的面团放入干净容器,盖上保鲜膜或湿布。
- 放于温暖处(如烤箱内放热水创造发酵环境),发酵至 原体积2倍大(约1小时,视温度而定)。
- 用手指蘸粉戳洞不回缩,说明发酵完成。
第七步:整形与二次发酵
- 发酵完成后轻压排气,均分为 10个小剂子,滚圆。
- 盖上湿布或保鲜膜,松弛 15分钟。
- 取一个剂子,擀成牛舌状,自上而下卷起,收口捏紧。
- 将整形好的面包胚整齐排入烤盘。
- 进行二次发酵:温暖湿润环境中发酵至 1.5倍大(约30-40分钟)。
第八步:烘烤出炉
- 烤箱提前预热至 170°C。
- 将发酵好的面包胚送入烤箱中层,烘烤 15分钟左右。
- 观察表面呈金黄色即可出炉。
第九步:享用
- 出炉后稍晾凉,趁温热食用口感最佳!
- 组织细腻柔软,奶香浓郁,撕开层次分明,可做早餐或下午茶点心。
✅ 成功要点总结
| 技巧 | 说明 |
|---|---|
| 搓面法代替传统揉面 | 更省力高效,适合家庭手工操作 |
| 及时补水 | 防止面团干裂,有助于面筋形成 |
| 耐心揉油 | 分次融合,避免油析出 |
| 控制发酵时间 | 温度建议28–35°C,避免过度发酵 |
| 手套膜检验 | 薄而不破、有韧性为佳 |
📸 附注:文中提到的“最成功的一张膜”展示了理想状态下的薄膜效果,透明均匀、富有延展性,是面包松软拉丝的关键!
🍞 储存建议:密封常温保存2天,冷冻可存1周,复烤或蒸热后口感如初。
Enjoy your homemade milk buns! 🥛✨
暂无评论,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!